如何處理宗教與性取向的關係?

7/1/2016
同性恋
...
網友提問:如何處理宗教與性取向的關係?
我是一個佛教徒,同時是同性戀者,在佛教教義裏同性間性行為是不被接受的,可是與固定伴侶間的性行為又屬於正淫,那麼同性戀人與固定伴侶間的性行為為什麼不能被接受呢,我該怎麼做?

法嘉宗智 回答

一,
佛教不歧視任何人。每個人未來都是佛。每個人的佛性都是一樣的。每個人也都如同一塊金礦,金子就是佛性,而摻雜了很多雜質,有些雜質多,有些雜質少。

二,
修行就好比鍊金,把自己的雜質去掉,顯露出來本身的佛性,這就是成佛。所以,修行要針對的是業,而不是人。修行是要改掉錯誤的習慣,而不是否定犯錯的人。

三,
佛經裏解釋,相對於異性戀同性戀有四種成因:
“彌勒!復有四緣,令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愛欲,樂他於己行丈夫事。何等為四?一者、或嫌或戲,謗毀於人;二者、樂作女人,衣服莊飾;三者、於親族女行淫穢事;四者、實無勝德,妄受其禮。以此因緣,令諸丈夫起於如是別異煩惱。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樂,作佛形像,其罪既滅,此心亦息。”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 16 冊 No. 0694 佛説大乘造像功德經》
那麼在成佛的路上,這四種惡因緣會成為我們的阻礙。在鍊金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再往裏加入新的雜質,所以要斷絕的不僅僅是同性的性行為,而是可以受同性戀果報的這些因。因為它障礙了人們成佛,遮蔽了本身的佛性,所以管這種因叫惡因,管這種業叫惡業。

四,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佛從未宣説着相之法,老百姓平時最愛説的就事論事,在佛教裏就叫做着相。佛教是就着這件事情的因緣來論,而不是就着事情本身來論。這才是追本溯源,釜底抽薪。

五,
不和同性發生戒律禁止的行為,是斷絕以前的惡因所要感召的惡果;
不再做上述四種會成為同性戀的業,是斷絕掉以後再成為同性戀惡因。
這才是佛教的鍊金術,這才是成佛的解脱門。

祝您早日成就。

其實,佛並不需要你知道你愛誰,祂更希望你明白你是誰……


網友上傳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