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的原理是什麼?

10/12/2015
戒律
...
網友提問:佛教戒律的原理是什麼?
筆者設計這個題目,是有針對性的。我曾經在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地區進行瞭解。發現漢傳佛教地區普遍性的不遵守佛陀制定的“半月半月誦戒還淨”制度。即使少數僧團進行半月半月誦戒,也不是如理如法。藏傳佛教地區也有敷衍了事的。這是當代“合格僧寶”極其稀有的根本原因之一。因為,戒體不能還淨,就不是清淨僧人,何稱僧寶?
佛陀制定的“半月半月誦戒布薩”制度,是保證末法時期,僧眾能“斷續還淨戒體”的最低標準了。若比丘比丘尼連這也做不到,怎麼可能稱為“僧寶”呢?並由此牽連了沙彌、式叉摩那、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都不能還淨戒體。(特例除外,即有清淨傳承的密法還淨,此須大善知識印證。)
造成上述問題的關鍵原因之一,是因為不知道戒律的原理,是因為不懂佛説因果律,或不真實相信佛説因果律所致。不懂或不真實相信佛説因果律,就不會畏懼因果,就不會全心全意的持守戒律。
因此,筆者設計了這個題目,令廣大僧俗了知佛説因果律,真實相信佛説因果律,誠心誠意的執持戒律,戒體能還淨了,再修行定慧,就有基礎了。
漢傳佛教全面恢復佛陀制定的”半月半月誦戒布薩“制度,是重興佛説正法的基礎與保證。否則,將更加衰微。
這就是我設計題目的緣起。

佛法中的戒律,是正遍知的佛陀制定的,是一切佛説正法的基礎。“心平何勞持戒”是肉身菩薩説的!是接引上上根佛教行者的,不是普遍適用的,特別是末法時期,幾乎沒有上上根性的人了!
如果一個貪嗔痴慢疑具足的凡夫,總是念念叨叨的説“心平何勞持戒”,就譬如:
(1)一個滿身疾病的人,還沒有治療,就念念叨叨的説:健康何須治病!
(2)一個飢腸轆轆的人,又沒有糧食又沒有錢財,就念念叨叨的説:肚皮飽了何須吃飯!
這就是古德教誡的”説食不飽“!!!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最怕掉書袋。也喜歡説大白話。

心平何勞持戒。需要持戒是因為心不平,平了就好了!

-------------------------------------------------My Name is 分割線------------------------------------------------------
達摩祖師《一心戒文》

一、於自性靈妙常住法中,不生斷滅之見,名不殺生。

二、於自性靈妙不可得法中,不生可得之念,名不偷盜。

三、於自性靈妙無着法中,不生愛着之念,名不淫慾。

四、於自性靈妙不可説法中,不説一字,名不妄語。

五、於自性靈妙本來清淨法中,不生無明,名不飲酒。

六、於自性靈妙無過患法中,不説過罪,名不説過。

七、於自性靈妙平等法中,不説自他,名不自贊毀他。

八、於自性靈妙真如周遍法中,不生一相慳執,名不慳貪。

九、於自性靈妙無我法中,不計實我,名不瞋恚。

十、於自性靈妙一如法中,不起生佛二見,名不謗三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