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皆空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佛祖面前求名求利?

10/25/2018
观音烧施法 楞严经
...
網友提問:佛教四大皆空 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去佛祖面前求名求利?
如題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2 贊

小説裏沒有,但電視劇裏這一段拍得極好。

唐三藏説到底是個學問僧,佛學極好的,而於教外別傳的禪門功夫,想來是差了些。


女兒國國王看唐僧儀表堂堂,有意婚配。讓御弟哥哥做國王,自己做王后。

唐僧拒絕,國師帶着唐僧夜訪國寶……

撩開簾子,女王橫陳——御弟哥哥,難道我算不得國寶麼?

然後唐僧雙目緊閉……


這時候,女王打了一個特別好的機鋒……如果唐僧有功夫,這一句話夠他開悟的。

用六祖的話説,不移一步到西方。

用我的話説——還取個甚麼經?!



“你緊閉雙眼,還説什麼四大皆空?”


“你若真的四大皆空,為什麼不敢睜眼看我?”


“你若真的睜眼看我,我不信你會兩眼空空。”


好俊俏的機鋒!

什麼叫空?很多人把空理解為了沒有。

在楞嚴經裏,把空叫做舜若多——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轉移。

所以,把所謂的“舜若多性”叫做“空性”,很多人鑽了這個文字坑,

認為四大皆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這屬於斷滅見。


所謂的舜若多性,就是一切本不動搖,也不增減,更不生滅,且不二元的自性。

有和沒有一個樣——因為從來沒有過;

多和不多一個樣——因為從來沒增減;

……

所以,空是從性來説,名利是從相上來講。

名利是虛幻相,而不管名利多少的幻相,本性都是不二和如如的。

那麼,不可以站在“性”上去否定“相”上的問題。

如同説,所有的食物吃下去都會變成大糞——這是規律。

那麼,你為什麼不直接吃大糞呢——這是現象。

現象是本質的體現,但是不可以用本質來否定現象。


所以,以前有人問,唸完經要迴向麼?

當時有一個特別有禪味的回答——

迴向是執着,不回向也是執着。只要有執着就和佛法不相應。

佛法要打掉的是執着,而不是回向與否的這個外相。


四大皆空也如是——

看着美色邁不動腿是執着;雙目緊閉不敢看也是執着。只要有執着,就和佛法不相應。

所以看到女王的時候,唐僧的反應並不“空”。反倒由一種執着落入另一種執着。


比如被廣泛詬病的收錢説法的問題——

答題收錢是執着;答題不收錢也是執着。只要有執着,就和佛法不相應。

不給錢的也答,給錢的也答,答完了拿着錢再來饒益眾生。想為眾生辦實事,辦完事兒也像從來沒發生過什麼一樣——這才是自在和解脱。

救度眾生,光靠碰碰嘴皮子沒用,沒銀子説啥都不好使……這不,大菩提藏隨着活躍用户的增加,備份、維護、存儲、包括即時通訊功能所產生的費用呈幾何級增加……沒錢,沒錢拿什麼來做實事兒?!

如果眾生的問題能用錢解決,賺錢來解決問題就是唯一的途徑,否則,何異於——何不食肉糜?!説到底無非就是站着説話不腰疼……

有人病了難受,你跟他講佛法,不如給他買包藥……


今年智行講堂的開銷和工作,在以往的供養高僧,佈施眾生,飼養流浪貓狗之外增加了幾部分:

一、有了助學項目。一些考上了大學,但是迫於學費壓力承擔不起的家庭,我們會供養孩子去學習,包括學費和生活費,以及必要的各種開支。

二、有了讀書項目。一些初高中生在讀的學生,我們會根據傳統文化,文學作品、人物傳記、小説散文、詩歌集子等等文學類別的內容,提供閲讀機會。現在的書越來越貴。再次也感謝當當網提供給我們的優惠折扣。

三、有了佛法修持項目。從觀音燒施法的法本的結緣,到今後的再版批量印刷,觀音燒施法的修法法器的結緣供養,修法用具的佈施……等等內容。屆時可能號集觀音燒施法的修法行者一起出資製作百味食子香,做好之後再發還回來。或者手頭夠的話,我個人做好再送給大家……


呵呵……十八萬……哪兒夠啊?!



 

求名也好,求利也罷。是現象。

而真正的本質是不受名利染著,能用得到的名利做更多實在和有意義的事兒,遠比嗤之以鼻有效得多。


老和尚和小和尚去行腳,看到一個小娘子在河邊要過河。

老和尚説,來,我背你過去。小和尚驚了。

到了對岸放下後,師徒二人繼續行腳雲水。

走了十里路,小和尚一直在嘀咕,男女授受不親,師父怎可做這樣的事?

又走了十里路,小和尚憋不住了,問老和尚,作為出家人,怎可做這樣的事?

老和尚説——

我把她背到對岸就放下了,你揹着她走了二十裏!


名利亦如是。有些人左手收進來,右手就散出去了。自己心無掛礙問心無愧,自在解脱。

而有些人站在旁邊,眼紅?眼氣?打着維護正法的旗號爭先恐後鞭笞撻伐?

維護正法麼?如果你執着在其中,本身就不是正法。自己都歪了,還能維護啥?!

很多看到名利二字就上躥下跳的人,其實——

只是沒看清誰動了他自己的奶酪……

風動?幡動?……

世間本無事……





網友上傳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