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大德和修行人都在苦口婆心的講這個“自性”。就是要如何知道自己到底觀察到“自性”或證到“自性”。?

5/1/2018
修行的各个阶段
...
網友提問:所有大德和修行人都在苦口婆心的講這個“自性”。就是要如何知道自己到底觀察到“自性”或證到“自性”。?
所有大德和修行人苦口婆心的都是在説這個“自性”。就是我現在好像有點能理解又不知道是不是,但是不知道自己是證到了這個“自性”,還是只是找到或觀察到“自性”而已,這個自己分不清楚,就是觀的時候能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
但是只是觀察到而已,就比如拿念頭來説,現在我只能觀察到它,而無法控制或者讓念頭完全不起。

再比如“起心”別人罵我或者遇到事情,心裏還是有動的,我也只是能察覺到它,它就自然滅去,而無法做到讓它遇到任何問題或事情時完全的“如如不動”
是不是證到了“自性”以後不管天崩地裂也完全不會有起心動念了?
這是我很疑惑的

法嘉宗智 回答

修行分五個階段,

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


如果自性能被觀察,那麼觀察到的也不是自性,能觀察的那個也不是自性。

所以,顯然,您沒觀察到自性,更沒證到自性。

自性,是見道位以後的東西。在此之前,和這倆字兒無緣。


您不妨看看資糧位的內容,

福德資糧,智慧資糧。

福德資糧者。謂由此故於今獲得隨順資具豐饒財寶。遇真福田為善知識。離諸障礙能勤修行。
智慧資糧者。謂由此故成就聰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説惡説法義。獲得隨順法教義教教授教誡。

大正藏第 30 冊 No. 1579 瑜伽師地論

如果這倆玩意兒您覺得似乎還不大夠,那就説明資糧位還沒起步,

這時候討論見道位以後的東西,是不大妥的……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感谢,
答:我这人在有些问题上不大讲委婉和客气。但是我坚信这不是坏事儿。
问:其实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想说福慧。但是觉得偏向义理就不要说其他,于是没写。今日恩公所言,完补纰漏,此问便完美了。
答: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讲理,是为了救人……
问:在下谨记恩公教诲!您的意思是,讲理是次要,明理才是主要!因此,大成就者,可以离经意字眼,而不受拘束,以通俗之话语,阐奥妙之佛意。
答:真没这个意思。人有疑问如同有病。我想做的是开方抓药让人康复,没啥兴趣专家会诊讨论病理……
问:如您所说,那我就是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答:如果多说一句的话,那个释迦佛为什么出家的话头,已经连纸上谈兵都不算了。米其林的厨师一定会换轮胎么?虽然都叫米其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