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五度為盲,般若為導”?

6/18/2018
修行的各个阶段
...
網友提問:如何理解“五度為盲,般若為導”?

法嘉師父好,關於下面這個問題之前幾天看到,一直比較困惑,因為答題是許久前的,就另開一個題目請您解答了。

六度: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六度中最關鍵的是——五度為盲,般若為導。

先具足了般若,才有後面的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

五度以及五度圓滿都是以般若及般若圓滿為前提。

對於這個説法我有些不太能理解。

因為我們學佛主要就是學戒定慧,戒律、禪定修好了得圓滿智慧。在這三者當中智慧是最終實現的。

而在六度當中,您講是先有般若,才有其他五度。但是結合前面分析,如果沒有前面幾項是沒法證得般若圓滿的。

那麼,對於“五度為盲,般若為導”,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般若是一個方向或者導向,是最終要實現。如果沒有般若為導,修其他五度就像個瞎子?當然在修持其他五度中,也需要般若引導,只是不圓滿的。

不知道我這個理解是不是正確,還請您予以解答。萬分感謝!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修行有五個次第。


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


見道位我加粗了,因為見道位是分水嶺。

見道位之前,都是為了證得般若。加行位的暖、頂、忍、世第一法中的世第一法,就是般若。

到了見道位,見到般若,知道般若是什麼玩意兒了。

而見道位之後,是修道位,是般若的圓滿。修道位就是修知行合一。把知道的般若和自己的行持統一起來。不僅知道般若是什麼玩意兒,還要知道般若怎麼用。


咱們回到原來那個比喻,佛有五塊錢,從兜裏掏出來了,買了東西,告訴大家要自己去掏口袋。

那麼現在從伸手到掏出錢來的階段,是資糧和加行,看到掏出來的錢,這個是見道。

而只掏出錢來沒屁用,你得會把錢變成其他的東西,學會怎麼花錢,那麼這個是修道。



六度波羅蜜是六度的圓滿,是菩薩六度,不是凡夫六度。

菩薩證得般若,知道啥叫無上智了,知道怎麼回事兒了。然後在六度中去圓滿。


在凡夫看,啥叫忍辱?你罵我,我不還嘴,這叫忍辱。這是凡夫的二邊見。因為有忍辱,有人我,有分別。

但是般若的意思是不二智。沒有人我,沒有分別,甚至於以前我説過,如果覺得有辱可忍,有人在辱我,有我在忍辱,那就不是忍辱。更談不上波羅蜜。


所以,六度圓滿,是用不二的智慧為標準,在理論上斷除人我分別執着之後,在持戒、佈施、精進、禪定、忍辱五門功課裏,繼續進深,達到沒有分別、妄想、執着。而這一切,依賴的是般若的圓滿智慧,所以説,五度為盲,般若為導。



六度波羅蜜是菩薩法門,是菩薩拿到般若的源代碼之後各種調試bug的過程,

而般若的證得,和五度沒關係,而是在於定慧等持……是怎麼能先搞到源代碼的問題……



維摩詰經裏所講,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

按照凡夫的理解,我忍辱,那我是聖人;我不忍辱,那我是凡夫。

其實凡夫的忍不忍都不是菩薩……

所以,先有菩薩智慧,再有菩薩行持。這就是佛説的覺行圓滿,理事無礙。


而至於般若之前的事兒,定慧等持,上座,做功夫吧。

持戒波羅蜜的戒一定是不名新得的戒;

忍辱波羅蜜的忍一定是無人我眾生相的忍;

佈施波羅蜜的佈施必定離不開三輪體空;

精進波羅蜜的精進必然是心一境性;

禪定波羅蜜的禪定怎麼可能繞開心體離念?


而這一切,離不開般若……


究竟成佛的根本是六度波羅蜜;

六度圓滿的前提是摩訶般若;

般若的根兒在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來自暖頂忍;

暖位之前是福慧資糧;

福慧資糧的起步是五戒十善……



今天終於把以前零零散散的玩意兒都串起來了。

啥問題最後都歸到五戒十善,佛法的修行就是這麼樸素和紮實。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嗯,感谢法嘉师父的解答~道理基本整明白了,不过有些名词还是不懂,慢慢来吧,先把五戒十善做好了去~顶礼!
答:哪儿没懂可以继续随时聊……
问:加行位的暖、顶、忍、世第一法中的世第一法,就是般若。——比如这段话的暖顶忍世~

还有后面的五度的五句话,现在理解不了也正常,没到那个层次,说出来估计我还是不懂
问:不过似乎明白了从前学佛的误区在哪儿~
答:加行位分四个阶段,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具体您可以去查考佛学词典。后面的五句话只有到了那个阶段才能懂。在这之前懂了也没用。加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