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不淺的邪師果報會是如何?不小心供養邪師是否有罪過?

5/6/2016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半月复习 随缘
...
網友提問:害人不淺的邪師果報會是如何?不小心供養邪師是否有罪過?
本人曾今被一邪師深深傷害,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現在心情非常無奈和不甘,想要報復,但知道這樣做不是正確的做法,想要聲討,可一不小心會牽扯至自己的名聲和利益,總之這段故事就是我妥妥的黑歷史。求各位師兄開導開導我,我現在真的…… 謝謝大家 南無阿彌陀佛。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2 贊

我知道這個問題是誰問的,長話短説。

1、學佛第一課,是深信因果。所謂深信因果,相信一切都是自己的業力牽引導致的果報現前。這輩子他害你,因為你害過他。這輩子他混蛋,因為往昔你也不是善茬兒。因不虛棄,果無浪得。一個巴掌拍不響,無風不起浪。為什麼他沒害到別人而是你?看似偶然麼?如果偶然的結果是唯一的而且已經既成事實,那不是必然又是什麼。

2、這是你們之間的因緣果報,知道是因緣果報。到此為止。放下就好。這才是隨緣。否則還是攀緣,攀一個他傷害了你的緣分。為什麼不去看看你曾經傷害人家的緣?!學佛是要你學放下,而不是學你有什麼理由可以去報復。

3、再精讀達摩四行觀。報冤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你是在償債。他在報冤,你只有放下,才不會繼續節外生枝。斷舍離這三個字兒,您能用上哪個都好。

4、他的果報由他去,你們這輩子的果報到此為止。打個比方,我們都是開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因為往昔的因緣,你超過我,我超過你,他佔道,你搶線。現在你倆發生刮蹭了。你要解決的是刮蹭的問題,問題解決了,你繼續開你的車去你該去的地方。而用不着擔心過了收費站他去哪兒。倒是更該明白和擔心自己該去哪兒。説更通俗,他去哪兒和你有關係麼?你想跟着一起去?!

5、你想去好地方,就要學會放下貪嗔痴。因為他貪嗔痴所以顯然去不到好地方。但是如果你因此覺得解恨和滿足,無疑你又落入了一個新的貪嗔痴。金庸小説裏丐幫分兩派,淨衣派和污衣派,因為穿上一件乾淨衣服就不是臭要飯的了?!因為受了傷害而去報復就不是貪嗔痴?!

6、四十二章經裏佛説,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意思是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但是從來沒説供養惡人有惡果惡報。從供養的功德來講,比較低效,但不代表無效,更不代表負數……
其實道理和前面的一樣。放下才是唯一的出路和解脱。

7、隨緣,就是隨順因緣的變化和果報的現前,無論因緣如何,無論結果怎樣,我都不狂躁,不嗔恨,不興奮,不失控……而是始終都知道這是因緣果報現前,而非人的情慾所為。

你不能用錯誤的道路來驗證道路的錯誤,
他讓你受益——那是他有本事;
他讓你受害——因為你沒本事……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嗯……谢谢您
答:烦恼不见少,学佛没学好。检查自己学佛的指标,就是看烦恼少不少。修行不是一件事儿,修行是每一件事儿……
问:嗯。
答:真希望您能放下。由衷希望您可以从这个问题的泥犁中解脱出来。其实是很幸运的。这是小角色的魔,他一眼就让您看出了不对头。他并没有断您的慧命以及破您的知见。就怕有些看起来慈眉善目的所谓的大德,潜移默化地破了您的知见断了慧命,修了一辈子的相似法而不能解脱,那才是最惨的。在修行事故中,您这个是最低级的了。太微不足道的刮蹭了。真被撞断了大梁,连听闻佛法的资格都被糟蹋了……那才可惜……
问:我会想明白的,谢谢您
答:客气。有啥问题随时找我。我一直在。
问:善于分辨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
答:真能安住第一义。就不麻烦了。
问:无所谓麻烦不麻烦,心再烦乱的众生,法性也未改,心定如虚空的佛陀,法性非恒常。

若真法性常,众生则不必求道,苦者永苦,乐者永乐。
若法性断,一切灭尽,何用修道?
认得一切相空,念念变化流动,哪里有第一第二。
佛出世也如此,佛涅槃也如此。
答:如是如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