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佛經怎樣去理解領悟其中奧義?

10/4/2015
推荐经书 修行修什么 止观
...
網友提問:手抄佛經怎樣去理解領悟其中奧義?
從抄簡單的心經到十善業道經,能用毛筆小楷靜心抄完,但往往難解其意,不能悟到其中!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4 贊

好問題!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講一個特常見的“誤區”。很多朋友認為心經短小,通篇260個字,所以心經簡單。一上來誦經,就先從心經或金剛經開始。殊不知,這並不是最合適自己當下的經論。

佛陀悟道講經,大致分為五個時期——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大致從內容來説:
華嚴時——佛法的最高奧義,一真法界的最高境界。無奈當時眾生智慧力不夠,無法明白;
阿含時——從最基本的世間法智慧開始,看到世間苦漏,以及尋求出離解脱直至聲聞乘道也成就;
方等時——菩薩的智慧的發起,菩提心的生起之後,菩薩的修行,菩薩的行持;
般若時——菩薩的甚深、無上、不二的智慧。究竟解脱的無上智慧;
法華涅槃時——終歸一佛乘,無有其他,所有終生,畢竟早晚成佛。
當下所有經論中,名氣最大的,無外乎兩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從經題看,一目瞭然是般若部的經典。闡述開悟見性,尋得本心後的菩薩的無上智慧的經典。和一個初修的眾生凡夫,壓根不對機。所以出現了無一例外、普遍存在的現象——人人都在讀,各個讀不懂。

個人建議,誦經,從最基礎的開始。透過一些比較針對當下初學的狀態的經典,培養一些正確知見,樹立一些佛法觀念,學習一些基本教理。起碼要知道,學佛是學什麼,以及學成什麼樣子,還有怎麼學。然後一門深入,一路下去,成就菩提,指日可待!與大家同參,共勉!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怎樣領悟佛經中的奧義。
佛經,是佛所説的經典。佛是圓滿的覺悟者,是過來人。經,大致可以形容為會議紀要。某時,某處,和某人,因為啥,説了啥,最後咋樣了。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一個不少地,把該説的事兒説明白。
那佛經到底要説啥事兒,無外乎佛知見。佛把祂老人家的所知所見,用人類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説給人聽。
那麼顯然了,佛經是過來人,説的過來話。常見的一個例子,標月指。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指着月亮的手指頭。我們都在修行,都想成佛,好比我們都想看到月亮在哪裏。佛先成就了,祂老人家先成佛了,祂先我們一步看見月亮了。現在祂指給我們看,講經啊,説法啊,告訴我們怎麼成佛,以及菩薩啊、聲聞啊、六道啊,是什麼樣子的。喏!月亮就在那裏!然後用手指頭指着月亮。到這兒,佛能做的做完了。餘下我們該做啥?
有一種人,順着佛的手指頭看過去,呀!看到月亮了!這就是月亮;還有一種人,盯着佛的手指頭研究,呀!這手漂亮啊!這掌紋漂亮,指紋漂亮,指甲漂亮,手腕子也漂亮!窮其一生,研究了半天的手指頭,而早已忘記了月亮。

佛説,有二法得解脱涅槃,一曰止,一曰觀。翻譯過來。就是靜下來,細思慮。靜慮是漢話,對應的梵文就是禪那。我們也直接翻譯過來。就叫禪!一切佛法,以禪為體,就是這麼來的。離開了靜慮,離開了止觀,不得解脱涅槃。

那問題來了,學佛就學佛,幹嘛要靜慮?幹嘛要止觀?目的又何在?止觀靜慮,到底為了什麼?佛在開悟的時候説“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顛倒、妄想、執着不能證得。”很顯然,我們通過修行所要得到的,是智慧。我們契入佛的知見境界的,也唯有靠智慧。

智慧打哪兒來?六祖説,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定時慧在定,慧時定在慧。翻譯過來,禪定和智慧,是燈和光的關係。想有光,得點燈;想有佛智慧,得先學習佛禪定。

那麼現在問題剝離的較比清楚了,我們想證入到佛所説的“過來人的境界”,也就是説,我們要看懂佛指着月亮的手指頭,也要先看到月亮。那麼看到月亮的辦法,就是轉頭去看!也就是定慧實修!無論什麼法門,遇到哪位善知識,所傳授的法門,也無外乎定慧修持。禪定力有了,自然生起智慧,自然看到月亮,自然看懂佛指着月亮的手指頭。那個時候,才能真正的看懂佛經。

迷時千卷少,悟後半字多。我祖師實説,誠不我欺!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我目前打算走的路,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当聪明人,用笨办法,下苦功夫。
一是用十年看完龙藏;二是入慈济宗,以众生苦难为道场。
还是有些惶惶然,兄是方家,希望可以教我。感恩合什!
答:两条都是死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