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業力?
11/14/2017
修行修什么

最近有一點關於業力的小思考不知道是不是想的對。望不吝賜教
業力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根深蒂固的習慣就是不這樣不行的習慣比如抽煙。就是一種業力。一天不抽就渾身難受。他作為一種外力束縛了我們的行為。讓我們走在一條固定的軌跡上,就是輪迴。
那麼推而廣之,這個世界上業力最大的就是石頭因為他完全是被動的。只能按業力規定好的路線行走。其次是植物,最後是動物。但動物有自己特殊的業力,比如説吃飯,睡覺,繁衍。
那麼修行就是擺脱這些東西,用定力來抵消,那些由感官體驗帶來的束縛。其實很大程度上我們的行為基本都是被感官牽引的。比如科學之所以興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大樓直挺挺的擺在你面前。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讀書不多,想的太多。
一,
《普賢菩薩行願品》裏講的特別清楚,業是無形無相的。
你把有形有相的一件事兒解讀為業力,不妥,
二,
業報現前,也叫果報現前。
因緣會遇,果報自受。
顯然,因+緣=業。同時f(業)=果。
業,是往昔的因緣,而這個因緣是無形無相的因緣。
有人説,我撕佛經是多大的業,其實撕佛經是果,是那個“撕佛經的貪嗔痴”的果報現前。
所以業,是無相的,是因緣。業力是因緣一定會導致果報現前的驅動。
三,所以根深蒂固的習慣是果報現前,是貪嗔痴現前,而不能説本身是業力。
四,最關鍵的,業不是用定力去抵消。
剛才前面説,貪嗔痴是業。其實覺正淨也是業。
修行是轉化,把貪嗔痴的業轉化為覺正淨。
有人罵你,第一反應,不用過腦子的對應方案一定是罵回去。這是凡夫的業。
要轉的是這個。所以所謂修行是修心行,是改變起心動念的規則,而不是起心動念的結果。
五,
禪門有句老話,不怕念起,但怕覺遲。
為啥?
覺和不覺,就是起心動念的運行規則上的變化。是算法的變化。
而覺和不覺所呈現的結果。已經是運算結果了。
所以修行是要改算法。是要改變遇到外境我怎麼想。而不是該不該想和想什麼。
六,
所以六祖有句話,六七因中轉。功夫是在這裏下手。
密宗也説,三密相應。身密語密都好相應,意密最難。為啥。我可以很容易擺本尊的pose,説本尊的話,但是我能不能凡事都像本尊那樣想?!這是難處
淨土宗也説,肉包子打狗。一句佛號沒什麼加持。沒什麼神變。一句佛號能打掉妄念,後面不再添枝加葉那麼多爛七八糟的,當下就是自己加持自己,這就是神變。
七,
説食不飽,人身難得,慎思之!望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