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息自己的爭鬥心?面對被誤解總是想去辯解,不僅侷限於自身?
11/17/2015
观苦

這篇問題……可能心理學角度更多,也希望想從佛法的角度上求得解釋或幫助。但一些雜亂煩惱嗔恨的念頭,阻礙修行了,我現在混亂了,標籤貼了一堆,不管了。
平日裏,被誤解總是想着去辯解,自己被誤解還好,畢竟自己被人誤解了,那是因為對方不瞭解真實的自己,實際上是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別人的話,或者腦子中自己立了一個稻草人然後抨擊,因此往往被誤解的時候,對方罵的實際上本來就不是我,我自然就不需要生氣。要是罵對了,那接受然後認錯就好,然後繼續做別的事。至於對方的負面情緒,在他那裏是發泄出去了,在我這裏是沒有接收到,那這些負能量負面情緒就這麼空掉了,感覺似乎也挺好的。
我不知道這想法對不對。求指正。
當然如果影響到事情進展的時候還是會想去解開問題結症所在。
雖然似乎明白放大事也是一樣的道理。但是……這狀態時有時沒有時好時壞啊……
好的時候完全不會對自己造成影響。
而不好的時候,自己就像一個氣球,看上去柔軟,但壓到某一程度到底線的時候,去找問題結症,想通了,能悟出一些道理,想不通或隨着怒氣走了,一下子將所有全反彈回去。或者乾脆在腦海裏不自覺的想象起反擊的場景……
另外一個場景是當這個事情升到佛法的時候就來事了。看到有人誤解、曲解佛法或者辱罵或貶低或抨擊尤其是啥都不懂就亂説一頓或咋咋咋的時候,心裏就像被錘子砸了一下一樣,心裏一下子就蹦起來了。
尤其是當開始與其爭辯開始説A的時候,對方扯到B然後説B對方又再用C去蓋然後再扯出DEFGHIJK等等攪和亂時候,把事情卷複雜到説不清的地步的時候,這時候就像是被什麼東西壓住胸口一樣。又擔心別人看了會被其話語帶跑偏,無力與憤怒的同時,又無奈,因為智慧不夠,一時半會説不清了。
還有情況是如,啥事沒有的時候突然有個人跑出來説你錯了,然後偏不説你錯哪了,就説這個那個不對這個那個是錯的。這時候因為想解開誤解都無從下口,難受的只想罵娘。而且要只是我一個人就罷了,要是在公共場合去抨擊一個領域或體系或教派的時候,完全會誤導別人,尤其是引來一羣一樣的人,人多勢眾更體現出自己的弱小。
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還是怒火燒起來,然後絞盡腦汁的去想怎麼罵回去怎麼噴回去……(提醒自己火燒功德林沒用,每次都是燒完了才想起來。。。)
問題有這麼幾個……
第一,為什麼會這麼憤怒?急着去辯解?
第二,我產生的是啥?.憤怒啥?
第三,心裏被錘子砸了的感覺到底是什麼?
似乎,內心深處還是存在一定的被別人歧視看不起的憤怒感?
似乎,其實還是不願承認自己的弱小無知而去逞強,説到自己不擅長、知識不足、一時沒有想通亦或是暫時的盲點與軟肋(知道是對的但是找不到相關論據的)。又不敢去詢問別人,怕給別人帶去麻煩。找來厭煩。那種心裏被錘子錘擊的感覺莫非來源於此?敲碎的是本身就不紮實的,易碎的部分?好像又不是,我分不清了。
難道,我還在執着什麼?
似乎,面對因沒有真實理解或因有偏見而誹謗的人的時候,應該是為他們感到悲哀憐憫才對……不管能不能理解佛法是什麼,就算不是佛法,對世間事物產生誤解,用自己建立起的認知思維體系去思維揣測他人的想法而無法真實的感知到他人真心,這事情本身就挺可悲的……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感覺似乎説白了……是不是無明的一種?然後因為互相之間的不不理解、誤解、加上嗔恨激動以及觸動到了內心深處不被理解的孤獨感恐懼感,急着説話解釋,説不清楚就憤怒以至於妄語造業然後致使互相之間產生更多的痛苦?
糾纏起來,折騰來折騰去,而且,到底有沒有其他的結症?
把問題寫出來,好像部分結症出來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誤解的經歷,或有其他感受見解可以分享?因為想了一堆,並不知道想的全不全對不對
寫到這裏,突然發現好笑的是誤解曲解,與抨擊很多時候都是雙方同時犯的。
一個由於自己的思維或沒有接觸到真實而造成偏見,出口時給別人帶去了誤解,另一個人若知識、智慧不夠,還有執着,若忍不住了反擊,反噴對方無知,那必然招來更大的反彈。然後雙方就撕起來。説撕其實是不恰當的,因為往往都撕不到一個點撕不到一起。就像兩塊磁鐵同性相斥,永遠無法對接。越噴反彈越大,誤會越來越大終或一鬨而散或結下怨恨。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當能看明白雙方結症所在,結自然解。但現在腦子看不出來看不全,也累了,看不動了……總覺得差點什麼,差在哪?那個被錘子打擊的感覺到底來自什麼?由於認知中不紮實的部分被打擊擊碎而產生的恐懼?那又在恐懼什麼?恐懼無知?
説的很混亂,因為想不明白。
而且還有疑問。因為生活時間不等人,再面對的時候,該如何做?放着,不搭理、平靜後再思考?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王一貼道:“這叫做‘療妒湯’: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這麼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
寶玉道:“這也不值什麼,只怕未必見效。”
王一貼道:“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橫豎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
寶玉道:“這也不值什麼,只怕未必見效。”
王一貼道:“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橫豎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