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為什麼沒有出家?
3/24/2016
出家

趙樸初居士為我國佛教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個人修為也很高,在荼毗後現出大量舍利。但是他作為在家人怎麼擔任了佛協會長?他為什麼沒有出家呢?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1 贊
一,所謂出家
佛教所説的出家,是心出家。而不僅限於身出家。
有希求解脱,出離世間苦的心,發願不再受輪迴苦,尋求禪定智慧解脱,心從紅塵裏出來,從世間出來,從兒女情長裏出來,這是心出家。
心出家而身未曾出家的,比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維摩詰居士、龐居士一家子、傅大士、趙樸初老先生,南懷瑾大居士。
而如果披上衲衣剃了光頭但是心裏從未離開紅塵而貪戀聲色,無非是個假和尚——過了一個光頭素食的集體生活而已。
心出家,遠比身出家,重要得多。
二,大乘僧寶
南傳上座部是“和尚”們的天下,他們是信奉聲聞乘裏這個第一那個第一的一羣比丘。在小乘佛法裏,在家白衣人是沒地位的。只有出家人,才算的僧寶。連家都不出你説你學佛?別扯了,行不行?!他們遵循四聖諦的苦集滅道修法,期盼證得阿羅漢果,入那個滅盡定。他們信靠三法印(或者四法印五法印,都對,不同經典的出處而已),凡是違背三法印的都是魔説……
但是在大乘,打破了所有小乘的對立和桎梏。大乘唯有一法印——般若實相。在大乘看,區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本身就落在一邊兒,不是中道。我們安立任何一個概念的時候已經把它和其他的事物對立開來。所以唯有遍滿不動的般若智慧才是大乘行者所希求的。所以佛也在經典裏説,不學般若非佛弟子。大乘不搞對立,不搞分立,不搞勢不兩立。魔就是佛,輪迴就是涅槃,煩惱就是解脱。所以,只要證得了般若智慧的,無論男女,無論長幼,無論僧俗,統統都是僧寶。甚至説,心佛眾生無二無別,佛法僧三寶本就是一寶,眾生寶也就是佛寶,也就是三寶……
趙樸老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扛起了中國佛教協會的重擔,為了把佛教、佛法、佛學留在中國生根發芽,做了不可磨滅以及永遠值得我等後生頂禮讚歎的貢獻。
回到您的問題,趙樸老為什麼沒有出家——這大概是中國佛教確確實實是大乘佛法的最好證明了!
佛教所説的出家,是心出家。而不僅限於身出家。
有希求解脱,出離世間苦的心,發願不再受輪迴苦,尋求禪定智慧解脱,心從紅塵裏出來,從世間出來,從兒女情長裏出來,這是心出家。
心出家而身未曾出家的,比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維摩詰居士、龐居士一家子、傅大士、趙樸初老先生,南懷瑾大居士。
而如果披上衲衣剃了光頭但是心裏從未離開紅塵而貪戀聲色,無非是個假和尚——過了一個光頭素食的集體生活而已。
心出家,遠比身出家,重要得多。
二,大乘僧寶
南傳上座部是“和尚”們的天下,他們是信奉聲聞乘裏這個第一那個第一的一羣比丘。在小乘佛法裏,在家白衣人是沒地位的。只有出家人,才算的僧寶。連家都不出你説你學佛?別扯了,行不行?!他們遵循四聖諦的苦集滅道修法,期盼證得阿羅漢果,入那個滅盡定。他們信靠三法印(或者四法印五法印,都對,不同經典的出處而已),凡是違背三法印的都是魔説……
但是在大乘,打破了所有小乘的對立和桎梏。大乘唯有一法印——般若實相。在大乘看,區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本身就落在一邊兒,不是中道。我們安立任何一個概念的時候已經把它和其他的事物對立開來。所以唯有遍滿不動的般若智慧才是大乘行者所希求的。所以佛也在經典裏説,不學般若非佛弟子。大乘不搞對立,不搞分立,不搞勢不兩立。魔就是佛,輪迴就是涅槃,煩惱就是解脱。所以,只要證得了般若智慧的,無論男女,無論長幼,無論僧俗,統統都是僧寶。甚至説,心佛眾生無二無別,佛法僧三寶本就是一寶,眾生寶也就是佛寶,也就是三寶……
趙樸老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扛起了中國佛教協會的重擔,為了把佛教、佛法、佛學留在中國生根發芽,做了不可磨滅以及永遠值得我等後生頂禮讚歎的貢獻。
回到您的問題,趙樸老為什麼沒有出家——這大概是中國佛教確確實實是大乘佛法的最好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