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想從佛法中求答案,請問應該怎麼做呢,比如説先看哪些書呢?
11/7/2015
如何开始学佛?
学佛学什么
修行修什么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5 贊
佛經裏經常出現一句話,後來也被很多人拿來當做含糊其辭的託詞——不可説!
我們多少人把這句話理解為了——不能講,不能説,我不告訴你。
但是佛説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沒法用語言説出來。
其實,如果文字可以很精確地描述佛的境界和智慧,
那無疑,創造文字的人比佛要牛B的多,他早準備好了一切,佛只是拿來用用而已。
那我們去拜那個創造文字的老大好了,因為顯然他更智慧。
可是偏偏就不是這樣,不是嗎?
我們怎麼可以讓一個盲人知道什麼是紅色?顯然我們做不到。
那我們怎麼可以讓一個人具有佛的智慧,顯然也做不到。
兩個例子中有一個共同的邏輯,紅色之於盲人,佛智之於凡夫,都是在自己的器官以及器官的功能之外。
盲人看不到紅色,因為眼睛出了問題;
凡夫不了悟佛智,因為佛智壓根就不是用腦子想明白的東西。
所以有一個很常識性但是經常被各大噴子忽略的問題——六根六識緣不到空。
説通俗了,空性、智慧、法身、佛的境界、不是能用腦子琢磨明白的東西。
所以佛也不厭其煩地、三令五申地、長篇累牘地、繼往開來地講説一個問題,定慧等持!
佛要讓眾生開啓的是智慧,不是IQ,不是知識,不是理論,不是學術技能。
而是來自於我們本性裏的智慧。
顯宗裏叫如來藏,禪宗裏叫自性,密宗裏叫自成本尊,淨土宗裏叫實報莊嚴土……
這些東西的證得,是靠智慧。重要的事兒説三遍,靠智慧!靠智慧!靠智慧!
智慧打哪兒來?靠禪定。再説三遍,靠禪定!靠禪定!靠禪定!
禪定打哪兒來?靠功夫。依然説三遍,靠功夫!靠功夫!靠功夫!
所以自古宗門教下奉持一句行為標準——宗門不許談境界,教下只能論功夫。
想從佛法中求答案,就要修習佛法。而看什麼書,和佛法沒關係。那玩意兒叫所知障。
教理,夠用就好,知道什麼是正見正念就足夠。知道太多了就是麻煩和累贅。
至於要怎麼做,我倒是建議,可以經歷更多一些的不順心的事情,真正的看到世間的痛苦,等真的有一天發現做人其實是一件很沒意思的事情,一切都在苦水中的時候,再聊後面的。一點也不晚。
祝您受苦、觀苦、了苦的路上,一切吉祥!
我們多少人把這句話理解為了——不能講,不能説,我不告訴你。
但是佛説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沒法用語言説出來。
其實,如果文字可以很精確地描述佛的境界和智慧,
那無疑,創造文字的人比佛要牛B的多,他早準備好了一切,佛只是拿來用用而已。
那我們去拜那個創造文字的老大好了,因為顯然他更智慧。
可是偏偏就不是這樣,不是嗎?
我們怎麼可以讓一個盲人知道什麼是紅色?顯然我們做不到。
那我們怎麼可以讓一個人具有佛的智慧,顯然也做不到。
兩個例子中有一個共同的邏輯,紅色之於盲人,佛智之於凡夫,都是在自己的器官以及器官的功能之外。
盲人看不到紅色,因為眼睛出了問題;
凡夫不了悟佛智,因為佛智壓根就不是用腦子想明白的東西。
所以有一個很常識性但是經常被各大噴子忽略的問題——六根六識緣不到空。
説通俗了,空性、智慧、法身、佛的境界、不是能用腦子琢磨明白的東西。
所以佛也不厭其煩地、三令五申地、長篇累牘地、繼往開來地講説一個問題,定慧等持!
佛要讓眾生開啓的是智慧,不是IQ,不是知識,不是理論,不是學術技能。
而是來自於我們本性裏的智慧。
顯宗裏叫如來藏,禪宗裏叫自性,密宗裏叫自成本尊,淨土宗裏叫實報莊嚴土……
這些東西的證得,是靠智慧。重要的事兒説三遍,靠智慧!靠智慧!靠智慧!
智慧打哪兒來?靠禪定。再説三遍,靠禪定!靠禪定!靠禪定!
禪定打哪兒來?靠功夫。依然説三遍,靠功夫!靠功夫!靠功夫!
所以自古宗門教下奉持一句行為標準——宗門不許談境界,教下只能論功夫。
想從佛法中求答案,就要修習佛法。而看什麼書,和佛法沒關係。那玩意兒叫所知障。
教理,夠用就好,知道什麼是正見正念就足夠。知道太多了就是麻煩和累贅。
至於要怎麼做,我倒是建議,可以經歷更多一些的不順心的事情,真正的看到世間的痛苦,等真的有一天發現做人其實是一件很沒意思的事情,一切都在苦水中的時候,再聊後面的。一點也不晚。
祝您受苦、觀苦、了苦的路上,一切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