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何排斥世間的快樂?

事物無常,世俗的快樂不是永恆的,佛教説世間的快樂之後就會有很多的痛苦。
以下指的不是做壞事得到的快樂,而是一般人與人交流得到的快樂。
請問:
1.佛教所追求的快樂和一般人不同,但是排斥世間快樂的原因是?
2.世間那種快樂跟輪迴和業有怎麼樣的關係?
3.人們不能夠享樂且懂得放下丶節制丶保持着無常的概念等嗎?
法嘉宗智 回答
,獲得 3 贊
狗有狗的世界,人有人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
我們生生世世都太善於站在自己的角度,琢磨別人的事兒。
換個位置看看?
從前,有一隻狗狗叫阿布……
1.佛教所追求的快樂和一般人不同,但是排斥世間快樂的原因是?
阿布最快樂的事情是吃屎,然後第二快樂的事情是性騷擾隔壁的母狗小美。在它眼裏,最香的是屎,最美的是小美。
阿布總會問,吃屎這麼快樂的事情,主人為什麼不吃,他們要吃苦瓜、萵筍、西紅柿……這麼奇怪的東西;隔壁的小美明明很漂亮,主人為什麼看見它一點都不激動?那個林志玲哪兒好看?身上除了腦袋也沒個毛……
主人排斥狗間的快樂的原因是?
——因為主人不是狗!
佛是證得了圓滿智慧的覺悟者,祂排斥我們的快樂,如同我們拒絕吃屎一樣。因為我們是人,我們認為世間快樂;而在佛看,每一個快樂無非都是一個新來的痛苦,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快樂。就像在人看,沒有一坨屎是香的一樣……
因為佛不是人!
2.世間那種快樂跟輪迴和業有怎麼樣的關係?
阿布問,那我吃屎的快樂和”作為狗“有怎樣的關係?因為往昔所做的業,這輩子阿布只能是條狗,它和別的狗一樣擁有共同的屬性,我們稱之為共業。比如它們都是色盲,它們的鼻子都異常靈敏,它們都可以自身合成維生素,它們都不需要鹽分,它們的舌頭都很少味蕾,味覺極差!這就是是狗的共業。
因為受業力牽引而得到的果報,我們稱之為業報。由業報而來的,就有了自己的偏好和習氣。阿布因為沒有汗腺所以熱了會吐舌頭,因為吃不出味道所以經常吃錯東西,因為它們的嗅覺異常靈敏,所以它們可以吃出屎裏的香。
我們比阿布的智商更高,思維更快,以及其他身體條件的區別,也就是根據業報不同,所以我們有了——
眼睛的快樂——Imax,3D,和那麼多隻賣特效不賣內容的電影;
耳朵的快樂——五聲調式,和諧和絃,十二平均律,託卡塔與賦格,康塔塔和卡農;
鼻子的快樂——香道,香水;
舌頭的快樂——甜品總會讓人有幸福感,對不對?
身體的快樂——純棉的親膚,真絲的順滑,莫代爾的吸濕排汗;
頭腦的快樂——閲讀、思考、設計……每一次完成都是一次愉悦。
這麼多的世間快樂,全部基於我們自身的功能和器官,全部來自於我們的業報所得到的人身。讓我們的身心舒坦了,就是我們的快樂。
快樂來自於器官和功能;而器官和功能依賴於我們得到是人身;人身源於我們的業;業因的流轉因為輪迴。
3.人們不能夠享樂且懂得放下丶節制丶保持着無常的概念等嗎?
和阿布説,屎裏全是消化垃圾和身體毒素其實你可以吃窩頭,和它説離得隔壁小美遠一點因為它家的主人並不想讓它過早懷孕。有用嗎?然並卵!
因為它的世界裏,只有吃屎和小美。它的智商根本沒法理解你説的意思。然後出現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給阿布帶上嘴套,穿上禁止耍流氓的褲子。
人也一樣,我們流轉在輪迴裏,執着、煩惱、貪嗔痴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我們所謂的放下、節制、無常,不過是想起來那麼一下子,轉手扔在一邊,就像根本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因為我們的貪嗔痴,我們的執着,所以有了輪迴,所以我們在六道裏輪轉,所以我們根據不同的業報身,有了不同的世界和快樂。而從未有過禪定,從未有過智慧,從未有過正念、正見、正業、正語、正命、正精進……
而這個時候所謂的懂得、保持而沉浸在世間,無非是一種自欺!
有一天,阿布不想再當狗了,它開始認為做狗並不快樂,問我怎麼辦?
我和它説,先從改掉吃屎,離小美遠點開始……
網友上傳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