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的時候深呼吸會全身發抖的原因?
3/19/2018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

法嘉宗智 回答
原題,太緊張了。
精神太緊張了,不是身體太緊張了。
再去百度一下南公的毗盧遮那七支坐。
以前我説過,打坐更確切的説法應該叫坐打。
打坐好像是更關注坐,而其實這門功夫的真正含義是坐在那裏打。
坐在那裏打掉妄想。
但是我們學堂的大寶貝兒説他就是打坐——打着妄想在那兒坐。
發現自己的問題值得恭喜,我們期待你精進成就!
所以,打坐的時候,坐在那裏幹嘛,比坐在那裏更重要。
是數息,是唸佛,是持寶瓶氣,是觀想,是啥?
這得有個師父帶着,把關隘的竅訣一一和您説明白,否則很麻煩。
行話叫落禪病,修行修出病來了;俗話叫走火入魔……
到時候想歸零重來都回不去了……
答案裏的幾個問題。
一,打坐沒有口鼻張開的。
二,更不是深呼吸。用腹式呼吸的方法,收肚子呼氣,沒氣了之後自然放鬆腹部。讓氣從鼻子裏進來,用腹部帶動橫隔膜縱向擴張,然後肺臟擴張,然後讓氣自然的從鼻子裏通過。而不是用鼻子去“嘬”空氣進來。用唱美聲的練聲方法講,有幾個黑話要點,脖頸挺直,兩肋支撐,小肚子往裏卷,然後松腰。歌唱家的壽命據我所知的幾位都活的不短。這種呼吸方式和密宗的寶瓶氣,佛説的安般法門,中國氣功的吐納,都是一碼事兒。這裏的關鍵點是腹式呼吸,小孩兒都是腹式呼吸。男孩子破了童子身後轉變成胸式呼吸,女生月經初潮之後也變成胸式呼吸。所以學佛做功夫先學喘氣兒。很多老修跟我説修了幾十年,一看呼吸都不對。實在讓人惋惜。腹式呼吸沒啥養成法門,就是不斷的練,不斷觀察自己的呼吸,觀察到了就改。直到最後成為習慣。
至於為什麼修行一定要先修好腹式呼吸,這個不多講了。老東西把法都説完了,後來人就更什麼都不做了,這個問題留給你們去參究……
三,既然呼吸方式不對,鼻子發麻,肚子腰的咱們就先放放。您先按照我説的去試試。有啥咱們再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