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一下打坐的一些事情?
4/26/2016
安那般那呼吸法门

我第一次接觸打坐是在龍泉寺做義工時,當時有一個基礎的講座,慢慢的對打坐也產生了一些興趣,只是一直沒有老師教授。
現在的情況是,我感覺打坐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每當我身體燥熱的時候,我只要打坐幾分鐘,就能安靜下來,而且燥熱感全部消失,坐完很安靜很沉穩的感覺。
我在打坐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問題的,想請教一下前輩們。
第一,我打坐時用丹田呼吸感覺很費力,我幾乎無法用小腹吸氣吐氣,我目前的狀態就只能吸一點點呼一點點。我該怎麼辦?
第二,因為第一點的難過,我發現我如果不在乎呼吸的話,也能靜下來,並且會更舒服,有的時候會感覺自己身體不存在了,只是我不知道我是怎麼呼吸的。這樣做對不對?
法嘉宗智 回答
呼吸分兩種: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只能交換肺臟裏75%到80%部分的氣體,換言之長期胸式呼吸的人,肺臟裏有一部分氣體是從來不出去的。有點像一個死水塘。最後肺臟出問題的都來自於這裏。
而腹式呼吸是肺臟內氣體的完全交換。所以無論是佛法的數息,還是密宗的寶瓶氣,還是道教的吐納,還是外道的氣功,都是這個原理。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關注呼吸,把呼吸的問題解決了,就解決了生命的問題。
所以,修行佛法,修道,學會用肚子呼吸,是必要的。
很多人説自己修煉了多久多久,一看肩膀就知道白做錯了幾十年的功夫,經常也為此慨嘆和惋惜。
學了幾十年佛法,連呼吸的問題都沒解決而妄談別的,就像26個字母都沒學齊全就討論 My Heart Will Go On一樣。
現在,
打坐時候,我們的呼吸按照粗重分成三個級別:
第一個是風,我們常人的呼吸都是風,呼呼的。
第二個級別是氣,開始綿長,柔軟。
第三個級別是息。觀察剛生下來的小嬰兒,他們的呼吸就是息。肚子一鼓一鼓的。呼吸又長又軟。
打坐時候的呼吸如果不到“息”,都無法入定。所以先從降伏自己粗笨的呼吸開始下手。
其中主要的,千萬不要鼻尖用力,也不要眉心用力,更不要胸腔用力,否則會高血壓。一定不用任何地方用力。説起來簡單,其實就這麼三個字“不用力”我看到很多人20年也修不到。
這需要實際的功夫和長久的練習。其中不乏有些人説這兒麻了那兒跳了,這裏暖了那裏冷了。説是氣脈通了,開悟了。其實,都是中邪入魔了。一看手心就知道呼吸都不對,開悟可能只是開誤了……
有人會説,那我不修呼吸法門,我修耳根圓通,那我不從關注呼吸上入定。其實,入定的方法千差萬別,但是達到的入定狀態是相同的,換言之,入了定,修呼吸法門的,耳根也圓通;修耳根圓通法門的,呼吸也得止息。這是相通的。
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只要修對了,那一切都是對的;如果修錯了,就所有的都錯了……
希望可以幫到您。有啥問題歡迎繼續指教。
- 胸式呼吸是肺臟的橫向擴張,然後引起胸腔擴張。呼吸的過程中腹部基本不動。
- 腹式呼吸是肺臟的縱向擴張,然後擠壓膈肌,然後把腹腔的內臟向外擠壓,所以吸氣的時候是鼓肚子的。
胸式呼吸只能交換肺臟裏75%到80%部分的氣體,換言之長期胸式呼吸的人,肺臟裏有一部分氣體是從來不出去的。有點像一個死水塘。最後肺臟出問題的都來自於這裏。
而腹式呼吸是肺臟內氣體的完全交換。所以無論是佛法的數息,還是密宗的寶瓶氣,還是道教的吐納,還是外道的氣功,都是這個原理。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關注呼吸,把呼吸的問題解決了,就解決了生命的問題。
所以,修行佛法,修道,學會用肚子呼吸,是必要的。
很多人説自己修煉了多久多久,一看肩膀就知道白做錯了幾十年的功夫,經常也為此慨嘆和惋惜。
學了幾十年佛法,連呼吸的問題都沒解決而妄談別的,就像26個字母都沒學齊全就討論 My Heart Will Go On一樣。
現在,
第一、“我打坐時用丹田呼吸感覺很費力,我幾乎無法用小腹吸氣吐氣,我目前的狀態就只能吸一點點呼一點點。我該怎麼辦?”常人的呼吸習慣,是胸腔用力然後把肺臟拉開,然後配合用鼻子把氣吸進來的方式。又費力又不討好。要修正只有一個辦法,慢慢練習,慢慢改。這很難,這是和自己生理本能的習慣做對抗。但是只要戰勝過來,起碼多活20年。
打坐時候,我們的呼吸按照粗重分成三個級別:
第一個是風,我們常人的呼吸都是風,呼呼的。
第二個級別是氣,開始綿長,柔軟。
第三個級別是息。觀察剛生下來的小嬰兒,他們的呼吸就是息。肚子一鼓一鼓的。呼吸又長又軟。
打坐時候的呼吸如果不到“息”,都無法入定。所以先從降伏自己粗笨的呼吸開始下手。
- 觀察常人的呼吸,都是胸腔用力,鼻子用力,兩個配合。一個負責擴張,一個負責吸進來。
- 而符合標準修行的呼吸,是胸腔和鼻子都不用力。用腹肌呼吸,輕輕的鬆弛腹肌,氣體自然從鼻子裏進來。鼻子千萬不要用力,就讓氣這麼自然的隨着肚子一“松”而進來。久而久之,會發現呼吸慢慢變細,變長,然後感覺到吸進來的氣順着中脈直接到海底輪,也就是所謂的丹田。丹田就在臍輪和海底輪之間,然後感覺從鼻子開始直到丹田進來的來的空氣是清涼的,能到這一步,恭喜,這是加行位的暖相。
其中主要的,千萬不要鼻尖用力,也不要眉心用力,更不要胸腔用力,否則會高血壓。一定不用任何地方用力。説起來簡單,其實就這麼三個字“不用力”我看到很多人20年也修不到。
這需要實際的功夫和長久的練習。其中不乏有些人説這兒麻了那兒跳了,這裏暖了那裏冷了。説是氣脈通了,開悟了。其實,都是中邪入魔了。一看手心就知道呼吸都不對,開悟可能只是開誤了……
第二、“因為第一點的難過,我發現我如果不在乎呼吸的話,也能靜下來,並且會更舒服,有的時候會感覺自己身體不存在了,只是我不知道我是怎麼呼吸的。這樣做對不對?”不通過呼吸所得到的靜,其實是自己的意識去意識到自己在靜,這其實並不靜,往往這種情況更容易落入昏沉和掉舉。您所謂的身體不存在,其實遠不到輕安。這種情況就我所見到的來講,目前都是散亂,散亂到了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關注,散亂到別的地方去,但是妄想又太細密,散亂的意識又沒法捕捉。就變成了該關注的忘了去關注,不該關注的又關注不到。最後好像一片空靈,其實是極細密的散亂和掉舉。以及隨之而後可能產生的細微的昏沉。這都很危險……
有人會説,那我不修呼吸法門,我修耳根圓通,那我不從關注呼吸上入定。其實,入定的方法千差萬別,但是達到的入定狀態是相同的,換言之,入了定,修呼吸法門的,耳根也圓通;修耳根圓通法門的,呼吸也得止息。這是相通的。
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只要修對了,那一切都是對的;如果修錯了,就所有的都錯了……
希望可以幫到您。有啥問題歡迎繼續指教。
網友上傳配圖
法嘉和他的朋友们

问:您的这些观点可否给个出处?学习学习。
答:阿含经。佛和他家公子讲安般法门那一段儿……不过啥膈肌气体交换的,是我帮佛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另外加上身边发生的不计其数的用功修行的失败案例的总结和归纳。


问:有意思的是 我平常大都是用肚子呼吸的 可是双盘之后 就感觉腹部用不上力了 吸起来很费劲
相反 不去想呼吸的时候杂念更少 可能还是因为不会呼吸
相反 不去想呼吸的时候杂念更少 可能还是因为不会呼吸
答:我发现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刻意去关注当下怎么呼吸的时候,都是腹式呼吸。所以自己平时具体是怎么呼吸。只能让别人帮忙看。从过往来看,双盘和腹式呼吸是不干涉的。没关系。慢慢来。有时候有个体差异。气脉的缘故……


问:我总感觉我双盘后的呼吸是这样的:我没有在吸气呼气,空气自己在我身体和外界流动。哈哈哈,就是这种感觉,如果我刻意去吸气反而很难受
答:其实您问题里最该交代而始终没说的。您打坐修啥法门的?安般么?


问:还有就是这个法门的问题,我记得还可以用阿弥陀佛四个字吧?就是一直把念住在阿弥陀佛上?
答:所以就是这里了。您打坐上座,坐在那里干啥?是念佛,还是数息,还是参话头……


问:向老师请教,念佛的情况。我现在的方法是吸气不默念佛号,呼气时是334这种方法。这样继续下去,气息会变细微么。我觉得现在气息很粗重。是不是到后来需要学习金刚念,那是什么样子的?
答:您好。金刚念诵是功夫,功夫和智慧挂钩。换言之,不成为金刚,也就是八地菩萨,是不可能持好金刚念。先按照334的方法来念佛。最好加上木鱼。念佛没气的时候闭嘴,然后从鼻子自然进气。再张嘴念佛。长此以往。气息一定会细微。


问:坐了一个月,每天三次均约30分钟,明晰感觉到了先生指教的腹式呼吸渐渐到达了“息”的细慢绵长。似乎肚脐附近的起伏在呼吸,鼻窦内仅有极其微弱动态。但从中脘区域到脐下丹田是热流,后来,聚集在关元穴 里的,也是暖意融融的拳头大小热团。该继续守着,等其自己寻求走向吗?已关注您微信平台
答:不要去管它。不要把意念守在一个点上。只要关注呼吸就好~加油加油~很棒呐!


问:可否这样理解您的意思呢,静坐之前,需要把腹式呼吸养成习惯静坐才能成功,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
答:腹式呼吸不是一下子改过来的。有的一两年,有的七八年。上座慢慢专注慢慢改。不着急。这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把念头静下来。


问:很认真的求问,腹式呼吸会不会把肚子练大?
答:气脉通了。肥肉唰唰掉。


问:感觉腹式呼吸很费力不知道是不是方法不对,打坐的时候可以念六字大明咒吗?
答:可以啊。


问:谢谢您!正在看您发布的信息,会好好学习,希望能有进步!
答:有啥指教您随时吩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