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唸佛時是否需要親切誠懇問題的追問
12/1/2018
念佛
自信己意
放下自己
修行的态度

感恩師父在上一題的回答!感覺您沒説完,所以這裏又開了一題。
我聽完您的回答,主要有兩個感想:
1. 我現在唸佛就老老實實地肉包子打狗,儘量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行了,不要,也不應該考慮親切誠懇的歸屬感的問題。
2. 南公的寫的書和説的法沒人指導的話真的不能自己瞎看.....
還有就是您跟我説過我現在唸佛就用正常説話的方式,嘴上念清楚,心裏聽清楚;那我現在就不去管“念時嘴門微張,嘴層不動,只舌頭動,牙齒輕動也可以,嘴鼻不要呼吸,氣別竄出來”,以及“嘴裏微聲,心裏在念”了..
請問您看這樣對不對?
(原題:
師父您好!
我最近看到南公説過“真正唸佛應充滿了親切誠懇的歸屬感”,但現在按照我對肉包子打狗(可能比較狹義)的理解,念的時候一點也不親切,因為我以為“都攝六根”並不包含這個。請問我現在這樣念是不是不對?需不需要充滿親切誠懇的歸屬感地念?
“真正唸佛應充滿了親切誠懇的歸屬感”是不是在指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中“子若憶母,如母憶時”那種對母親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謝謝師父!
(我把我看到的南公那一段附在下面了:)
“一般人唸佛都是粗淺地在喉嚨間嘶叫,沒有讓氣自然沉至喉嚨以下,同時也將心沉下來。唸佛如果心浮氣躁,那就不對。那樣念法,聲在喉間,越念氣就越粗越大,根本是吼不是念,名為念觀世音,其實有如在罵觀世音。真正唸佛應充滿了親切誠懇的歸屬感,內斂含蓄,有如投靠在諸佛菩薩的懷抱裏,或者將諸佛菩薩捧在心坎裏。念時嘴門微張,嘴層不動,只舌頭動,牙齒輕動也可以,嘴鼻不要呼吸,氣別竄出來,沉至丹田,一口氣“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接下去,等到要轉氣時,嘴巴閉着,不要呼吸,讓氣自然充滿胸肺,順心沉澱下來。嘴裏微聲,心裏在念,不管開口念閉口念,大聲小聲,躺着坐着,皆將注意力輕輕放在心窩子胸口處,不宜在腦子裏念,否則容易睡不着。 ” --- 《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