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法嘉善知識!!請教唸佛的問題

4/11/2019
念佛 观想 日轮
...
網友提問:頂禮法嘉善知識!!請教唸佛的問題
1.搜以前的唸佛回答,發現有個地方自己做錯了,沒做到唇齒不動舌頭彈動,經實踐目前做起來有困難,發音模糊,唇齒會跟着動,可以唇齒舌頭一起動循序漸進,慢慢達到唇齒不動舌頭彈動嗎?
2.看着佛像念的時候觀想,在眼前的話,長期實踐下來,觀想靜像總是效果不佳,尤其眉目鼻口,總是看不清。(補充,反倒是有一幅不經意看過的阿彌陀佛側身接引像歷歷在目分外清晰,可以換這幅做功課觀想嗎?如果可以的話,這幅像被接引人在右下方,是照圖觀想還是觀想自身在右下方?)動像不敢觀,想什麼來什麼,數月前彙報後您批評過之後再也沒觀過動像。六字洪名比較清楚。請善知識指條路,我以觀像為佳還是以觀六字洪名為佳?如以後者為佳,字體和顏色有要求嗎?
3.按要求觀想應在兩乳連線中點處,請問觀佛像時,卡片大小的佛像是面朝前方頭頂向上?還是背朝下方頭頂向前?經實踐,發現觀想時會有自身視角變化,佛像是後者的角度,看起來是立於眼前的效果。請問這樣有錯嗎?
4.唸佛時為了減少看到不必要的物件,集中注意力,一般都是關燈念。一直想問這樣做好不好,又覺得是個小問題,磨呀磨,磨到了今天。
5.感恩那位菩薩師兄的提問,感恩阿帆師兄的提問,感恩您的棒喝回答。一語驚醒夢中人。陡然發現觀受是苦不到位不重視也是我尚未發現的大隱患。實踐後,發現其他樂受還好,觀苦沒問題,個別觀起來困難的相信等功課上去了也能解決。問題是看南公的論語別裁真的特別快樂,樂受特別強,如飲甘露,如飲醍醐,實在是觀不出苦,您能點撥一下該怎麼觀嗎??不是槓精,很認真很認真問的問題。
6.念珠的問題搜了以前的回答解決了,開心。。。
7.論語別裁的問題。“歷史上有個故事,是説三國時的管寧與華歆,管寧是有名的高士,後來他一生不下樓。最初與他的同學華歆一起讀書,兩人一起挖地。管寧挖到一塊黃金的時候,視黃金如泥土一樣地丟開了,看都不去多看一眼。而華歆走去多看了一眼,才不再去管它。就這樣管寧和華歆絕交了”這一段理解困難,既然兩個同學一起挖地,要麼是兩人家裏的地,要麼是學院的地,保管好上報家長或學院才對呀。為什麼二人都認為不管它才是符合儒家思想的呢??

頂禮法嘉善知識!!請您開示。。。也請各位師兄不吝賜教。。。
問的有點瑣碎。。。

最後,誠摯的,公開的,向果勳師兄道歉。誤會您了,不好意思。向法寂師兄道歉,話重了點,請原諒。向頓徹師兄道歉,語氣偏重,請您諒解。

法嘉宗智 回答

第七個。吾道一以貫之。到了曾子那裏變成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實。我一直覺得,能懂孔子的人,只有釋迦牟尼佛……


網友上傳配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