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查看詳情]
答:於聲聞,不明自取,謂之盜。不是開發者送給你的,就是盜。於菩薩,違反了眾生本願的,就是犯戒。當地法律允許用盜版,那眾生本願就不認為違犯;當地法律不允許,抱歉,違犯。不謝。
答: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您説的“購買的時候我是不知道的”。您到底不知道啥?如果説您買的時候只知道買了一套考研資料,並不知道裏面是什麼內容。也就是説,您不清楚裏面是什麼,並且沒有目的很明確的偷來佔為己有的想
答:不犯戒等於持戒圓滿麼?殺盜淫妄酒,每條成犯具緣裏都少不得個心,殺有殺心,盜有盜心,淫有染心,妄有欺誑心,酒有染心。有心,犯戒是早晚的事兒;無心,做什麼都不犯戒……想要持好戒的根本,到底在外緣還是在內心
答:一,我説過不許開窗户。二,好奇害死貓。三,挺好。
答:一,不特指二,基於您想和眾生有共同語言我才這麼推薦。三,您為什麼做這件事,決定了您該如何做。
答:這事兒於戒律不聊,單就從世法看,一句話——流氓假仗義。以後遇到這種事兒,要麼自己買一本借閲,要麼直接買了送朋友。典型的好心沒辦好事兒,就是不送,也不能送複印版。一來不利於構建瀟灑大氣的人設,二來碰上個
答:沒有了知諸法因緣的人,應該怎樣修行才能了知?以戒為師!!!
答:我開玩笑拿了同事的東西,他在找時我一陣笑我説在我這裏然後我就還給了他。這種開玩笑性質算是偷嗎?戒律有四相,開遮持犯。從持犯來説,這看你當時拿同事東西的心行。如果是純為了開玩笑。那不算犯盜戒。但是也不代
答:想看到一條靠譜的答案真是一件難事,看過幾條答案心裏頓時奔騰過萬匹神獸。除了呵呵呵,只能呵呵呵。在寺院,沒有四十載戒臘是不敢講戒律的。如今各個都是大師,都是高手。拍拍大腦袋就敢來講戒律……只恐怕連戒經的
答:這題的標籤掛的比較花哨。從佛法角度講——只要你不生起嗔恨心,怎麼做都是對的!
答:偷盜的本質是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這叫盜心。您這事兒……您有把材料拿回家佔為己有麼?!先學戒,才能談得上持戒。開遮持犯,五戒表解。老生常談了……哪個老粉把盜戒給他講明白啊!法佈施的好機會啊!用
答:盜戒和妄語往往如影隨形……
答:[查看詳情] 於夫人這裏過不去。可以一句話講清楚。修行人和普通人的區別,普通人認為這是結束,而在修行人看,這恰恰是未來業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