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答:拋開童蒙止觀,摩訶止觀這樣的佛教內的説法,看一段《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答:好問題!在回答問題之前先講一個特常見的“誤區”。很多朋友認為心經短小,通篇260個字,所以心經簡單。一上來誦經,就先從心經或金剛經開始。殊不知,這並不是最合適自己當下的經論。佛陀悟道講經,大致分為五個
答:一,止觀(術語)梵名奢摩他,Śamatha毗缽舍那Vipaśyana譯言止觀,定慧,寂照,明靜。止者停止之義,停止於諦理不動也。此就能止而得名。又止息之義,止息妄念也。此就所觀而得名。觀者觀達之義,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