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一,求不得。我們不可能被滿足每一個願望,總有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得不到自然不爽。二,怨憎會。我們不可能只和自己喜歡的人打交道,身邊總有不喜歡而不得不交往的人。也不爽。三,愛別離。不管啥玩意兒,終歸不可
答:某人説學佛,即非學佛,是名學佛。學佛為什麼?——苦為了尋求平靜——您可以去學瑜伽;為了仕途平坦——您可以去學厚黑學;為了夢想實現——您可以去學卡耐基;為了人見人愛——您可以去學蔡康永;為了掙錢發財——
答:我餓了,餓得前心貼後背了,這時候最快樂的事兒是吃。吃飽了繼續吃,吃撐了,吃頂了,其實比餓着還難受。我困了,困得倆眼皮抬不動了,這時候最快樂的事兒是睡。睡醒了繼續睡,睡不着也得睡,其實睡多了是一件更痛苦
答:狗有狗的世界,人有人的世界,佛有佛的世界。我們生生世世都太善於站在自己的角度,琢磨別人的事兒。換個位置看看?從前,有一隻狗狗叫阿布……1.佛教所追求的快樂和一般人不同,但是排斥世間快樂的原因是?阿布最
答:挺好的。處理它幹嘛?!凡夫就是這樣,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答:[查看詳情]
答:[查看詳情] 來不及了。就這麼的吧。大概説明白了
答:自己放不下,唯有時間幫你放下。過兩天發生個更刺激的事兒,就顧不上這個寒心和嗔恨了……舊苦之中新苦為樂,眾生不都是吃席一樣,菜一盤盤上,苦一個個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誰還記得吃了啥……
答: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成佛。很多人學佛沒效果的唯一原因,就是學錯了……成佛就像吃蘋果,蘋果什麼味道,吃過的人都知道,成了佛的人也都知道。所以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兩個人講了那一大段;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
答:《般泥洹經》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愛別離苦、所求不得苦;以要言之,五盛陰苦。已覺斯苦,能斷愛習,是謂得眼,為極是生,後不復有苦;《大般涅槃經》於是,世尊告諸比丘:“有四聖諦,當勤觀察
答:1、沒人通知過就被生下來了。2、未經您同意就一天天變老。3、未得到授權就隨意生病,感冒發燒腦袋疼。4、死亡來臨的時候也不問問我是不是想死。5、喜歡的東西總有得不到的,Prada的包,江詩丹頓的表。6、
答:正報莊嚴,依報自然也莊嚴。快樂不是恆久的,煩惱都是痛苦的。快樂和煩惱有什麼恆久可得的“樂”呢?!所以不成道就苦嘛……
答:看到了八樣兒東西1、愛別離2、怨憎會3、求不得4、五陰熾盛5、生6、老7、病8、死
答:哪位師兄把十二因緣默寫一遍。別在我的答案評論裏,自己新開一答案。然後講講觸緣受到生緣老死……最靠譜答案的師兄等我的菜菜長成了,送!
答:您説的苦,是不能想幹嘛就幹嘛。佛説的不苦,是能不想幹嘛就不幹嘛……壓根就是兩碼事兒,所以,大部分普通人(當然也包括您)憑啥要學佛?!
答:不管是三法印還是四法印,諸行無常的下一個就是諸漏皆苦。啥叫漏?一起心動念就是漏,一攀緣就是漏,一著相就是漏。往玄了説,無明就是漏。無明是導致輪迴的根本。往通俗説,作為六道輪迴裏的眾生,活着就是漏。沒漏
答:苦是結果,是提煉加工出來的,人生的經歷就是原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看不出苦,只能説明生活經歷太淺,把學佛放一放,去好好經歷人生……有了人生感悟,再來學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