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如果您已經決定跟住持學法了,那麼貌似這個問題您應該跟住持商量……如果您不跟隨他修行,那麼不該來找我聊這個問題。另,法師慈悲不輕易受戒是怕我守不住戒,也是為了我好。這叫慈悲?這叫為你好?如果下禮拜一個無
答:背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弱爆了好嗎?哪個江湖混子出來闖蕩之前不需要惡補一下專業知識的嗎?你知道的心經,活該人家不知道嗎?!亮瞎24K氪金狗眼的試題在這裏。你只要很平靜地説出前半段,能
答:放到書櫃裏,抽屜裏,佛台上,都可以。表達親近三寶最好的方式是修行成就,沒有之一……把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放在心裏,成就圓滿的自己。
答:首先。佛教的慈悲不是老百姓常説的慈悲。佛教的慈,是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悲,是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佛教的慈悲,總説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説到底是希望眾生永遠離苦得樂。而在佛法中,一切生滅的,
答:一,別把婦人之仁,爛好人,熱心腸當作慈悲。二,人類道德的認知不是佛菩薩的智慧。佛菩薩對於慈悲的解釋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説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無
答:[查看詳情] 就像息增懷誅,懷愛,用自己的慈悲去攝受眾生。伏誅,滅除自己的貪嗔痴慢疑。先説他想聽的,他才能聽進去他該聽的……絕對不是不能跟學生一般見識,這種想法本身就錯了……而是作為老師,要有胸懷裝下他們的稚嫩和魯
答:慈悲完了還不夠。還有一個喜舍。這個概念是貫穿於大乘和小乘佛法的。也稱作四無量心四梵住《大般涅盤經典》《大般涅盤經典》卷十五佛解釋説: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