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裏我的理解是承前省略。子曰:唯仁者,能好人(之仁),能惡人(之不仁)。仁者,一定不是喜歡或者討厭某個好人壞人,而是對人身上的好和不好有明確的判斷和取捨。仁者所好惡的,一定
答: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答:1、沒邏輯。南公講法哪兒有邏輯啊,講到哪兒算哪兒。祂的邏輯就祂自己清楚,不是思維跳躍,是思維立定跳遠式雙腳跳躍。撒出去的東西就祂自己收得回來。還是那句話,南公講法為了留法,巴不得一股腦熱熱乎乎地全倒出
答:師兄好!吉祥如意。一,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的重,絕不是凡夫的重,也不是凡夫的自信。我是主張把君子解讀成菩薩的,到不到摩訶薩不提,發行價起碼是個薩……比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實應該是人不知而
答:三皈,五戒,十善業,淨業三福,業報差別,三十七道品……不爭就不玩兒啦……
答:[查看詳情]
答:把“得意忘形”和“忘形失意”理解成哪層意思,這個“不能”就對應做何解。有人把得意忘形理解成大喜若狂後的張牙舞爪無法無天,也有人理解為“致知在格物”……“忘形失意”到底失了哪個意?如果失了“看山不是山看
答:『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亦。父親偷羊,兒子應該包庇,而不應該舉報』孔子説,我們的“直”和你們的“直”不同,父子的“隱”,也是直。孔子表達的意思是即便如此,其中也是有道理的。隱也
答:複述需要理解總結,並且加上自己的認知和案例重新説出來……包括但不限於原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