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修行有五個次第。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見道位我加粗了,因為見道位是分水嶺。見道位之前,都是為了證得般若。加行位的暖、頂、忍、世第一法中的世第一法,就是般若。到了見道位,見到般若,知道
答:[查看詳情]
答:某彩民:我買彩票,我中大獎,我中十個五百萬,去了所得税,買車,買房,環遊世界……某佛教徒:我看觀自在菩薩,祂深行般若,然後祂五藴皆空,之後祂沒了所有的苦厄煩惱……從邏輯上講,這倆完全是一碼事兒。其實或
答:在地球上活下去,才能在法界裏活上來。先養活好自己是首要。皈依受戒沒?沒受戒的皈依,那皈依體的質量又該是多慘不忍睹。想好好學習但是不做作業不上課的能否叫做一個好學生,甚至,能否畢業。資糧位、加行位、見道
答:南公所謂的福德,因為口語化,省略了兩個字,全稱應該叫做福德資糧。在修行的五個次第中,第一個是資糧位。也就是要圓滿兩種資糧,其中一個是福德資糧,一個是智慧資糧。圓滿了這兩種資糧,才能夠進入下一階段的修行
答:蟹妖。這問題有3個點。1、什麼是般若?2、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3、到這裏才能談及,如何行般若波羅蜜多?悟入般若智慧,證得圓滿般若智慧,才談得上把圓滿般若智慧行持起來。修道分五個次第,資糧位、加行位、見
答:很多人把修行的原理理解為了用一個蓋住另一個,去掉一個添上另一個。而從來不認為是一種“轉化”。禪宗管這個叫頭上安頭。一個人有無明,有愚痴,有分別妄想執着。就像一個小學生寫作業會寫錯。修行的目的是學會不寫
答:佛法修行五個次第: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加行位分四部分:暖、頂、忍、世第一法。到了世第一法,和見道位沒有間隔。必入見道位。而真正地、明確地佛法修行,從見道位開始。在此之前都是盲修瞎練
答:又是答非所問,文不對題。人家問“證”,用“證”搜了個大藏經然後就敢往外貼。原題裏自證,證的意思是通過自己的修行弄明白。你經文裏的為證的意思是XX是XXX的表徵……我不是瞧不起理科生,但是就你本人來説,
答:加行這個詞兒有兩個含義。一個來自於瑜伽師地論。修行有五個次第——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無學位。加行在這裏的解讀是加工。資糧位,攢夠原材料。加行位,加工原材料。見道位,出現成品。所以這個加行位
答:修行分五個階段,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如果自性能被觀察,那麼觀察到的也不是自性,能觀察的那個也不是自性。所以,顯然,您沒觀察到自性,更沒證到自性。自性,是見道位以後的東西。在此之前,
答:首先隨喜讚歎護法居士。學佛是學佛的教導,不是掛個佛的招牌然後自己想當然地亂修。。。這句話説的就是真理,不過更該説給你自己聽,因為你最大的問題就是你想當然地以為,你認知的那個佛就是佛本身。你的水平是個杯
答:修行有五個次第。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無學位。您這個問題是加行位的問題。涉及到了具體的一個法門。修任何法門都可以打坐。但是坐在那裏幹啥,法門不同而方法境界各個不同……您這個問題應該去問您自己
答:[查看詳情] 最後一句沒説完,所以時刻給自己拉根線兒。不越雷池一步。如果我還沒説明白,咱們繼續聊
答:旁的不管。先念兩千萬遍再説……老這兒想的多幹的少,沒屁用啊!
答:很多人口口聲聲依法不依人。在得法之前,是不可能依法的,那只能依人。所以見道位的時候明白了什麼叫真實法。什麼叫智。到了修道位以般若為導,轉識成智……所以先修到見道位,明白“不是人類是啥樣兒”;然後修道位
答:熬……
答:佛教不是宗教。別當宗教來搞,別當學問來搞。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