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孫嘉鴻@孫開冒@齊天大聖?
11/28/2017
楞严经

輪迴是無始的。
自無始的輪迴開始,截至我寫下這答案的這一刻,我還沒有解脱,所以我自認沒資格説任何行為是愚蠢的,因為無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孫嘉鴻
其實,在無始的輪迴中,我們都做過比燒香拜佛更愚蠢的事情,並且還天真的期待着能從痛苦中解脱。然而事實是殘酷的:你能夠看到本答案,證明迄今為止你也依然在痛苦中。————孫嘉鴻
本人旗幟鮮明的反對大乘偽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乘偽法把本來很簡單的道理搞得很複雜,無論對於自己還是他人都沒有任何益處:非要強行説不可能被語言説明白的玩意,而且拿不出什麼有效的方法,只牽扯出來一堆葛藤;然後賴人家鑽牛角尖,挖苦人家見道沒戲。這些都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孫嘉鴻
問題哪一個是真實可信的孫嘉鴻?
法嘉宗智 回答
這題跟我沒關係。我抄幾段文字過來大家看一樂呵……
『南公懷瑾』學佛的人要度眾生,現在是反被眾生度!
1、這個時代不同了,你們在家的,不是農業時代的中國文化了。什麼妻賢子孝啊,子孝孫賢啊,現在的子孫啊,你要他賢太鹹了吧,多抓一把鹽給你就鹹了。子孝,笑你老了,討厭在家裏,趕快自己。這個文化是家庭子孝孫賢,不是那麼回事啦。以後的時代更變了,我説這個人類世界這樣演變下去,五、六十年以後沒有婚姻制度,沒有家庭了。
2、嘿你看到吧,你看到吧,一個人多活它一百年包你看到。時代不同轉變,大勢至菩薩,這股人類文化的潮流、力量,演變成什麼,大勢至來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滾滾長江東逝水啊,挽不回得埃你怎麼樣,自己曉得,在這個挽不回當中,屹然而立,就是自己這樣修養去就對了。你也不能扭轉時代,學佛的人要度眾生,講得好大,唉呀,我説我想度眾生,現在我是反被眾生度埃每個人都如此,所以自己只有自己,把日常生活中好好修行得平靜,少玩聰明,少起計較心,這個也不對,那一件事情也不對,看別人都是不對,只有自己對,你對個屁,你鼻子對到嘴,對哪裏呢?世界上大家都對,就是我自己不對,你就可以學道了,這不是嘴上玩得哦,要真的把自己的習氣改過來哦。
3、你看這個雨聲裏面,這個境界多清靜啊,可是有煩惱的人,自己有煩惱,聽到山中雨聲這個境界他多煩惱埃所以啊,一切唯心造,不是外界的環境對你怎麼樣,都是你自己問題。
4、因這個雨聲講個故事給你聽,説乾隆有一次,微服出遊。所謂微服,皇帝不穿他的禮服,穿個普通老百姓衣裳,隨隨便便在外面走。到了一個廟子,看到一個青年的書生在那裏讀書,他過去看。嗯,你在這裏讀書。這位老先生你住哪裏。我是來玩玩的。他看看他的書,看看他寫的字還不錯。乾隆説,你既然讀書,我出個對子給你對啊,好不好。好啊,很有禮貌。老前輩,試試看,小生也許對不起來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他馬上,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這個年輕人就對了,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嗯,對得好,對得好,貴姓大名,問了一頓寒暄一番,走了,乾隆回到宮裏就把名字記下來。
5、第二年考試,他老兄特別注意學生裏考試作業這個名字,有這個名字,考上了立刻提拔上來。做皇帝的只有取才,他根據下面他對的,他也不曉得他是皇帝,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埃,那學佛要度眾生能夠這樣嗎?一樣道理嘛,所以有人説,我要學佛,我想去修道,修了度眾生,這個家裏啊,這個老婆啊,或這個丈夫、這個孩子怎麼辦?怎麼擺不脱啊。我説,你要去學佛。對啊,對。度眾生,對不對。對。你的丈夫,你的老婆,你的孩子不是眾生嗎?你先度這些嘛,少吹牛了,度眾生,你還要被眾生度呢。天下事本來如此。
南懷瑾老師:這一點最難,看看自己做到了沒?越想越慚愧!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恆順眾生,這一點最難。學佛的願力並不是每一種都難,恆順眾生這一項我們反省看看自己學佛以來,做到了沒?
父母也是眾生之一,你有沒有恆順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許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導,你們都遵行了嗎?(部分同學答:沒有)這豈非不孝;兄弟姊妹等等親人也是眾生,你也時常滿其所願嗎?--沒有。所以儘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諸惡業,一切我今皆懺悔”,真懺悔了嗎?如此學佛又有何用?!所以我常説:“本欲度眾生”,結果“反被眾生度”,都是眾生來度我們,是不是?(同學們答:是)那麼我們還有資格學佛修菩薩行嗎?菩薩行是“常為眾生不請之友”,如《維摩詰經》上所説,是順他利他,非依我從我。如果一位教育家、宗教家作到了恆順眾生,不成就也成就了。
為什麼我們不能恆順眾生呢?(同學答:我見。我執),對的!我見、我執,所以達不到無我的境界,豈能作到恆順眾生呢?天天説大乘,卻只會為自己的利益而大自己的乘,一點也不肯奉獻,有一點犧牲便自覺了不得,説什麼大乘來着?
這裏許多人只要一聽到了冬天有打七,就拼命鑽回來,因這個地方恆順他呀!而平常一有事情就趕快溜掉,哈哈!這是學佛的嗎?連作一個凡夫都不夠格,其他又何足道哉?像現在大家共處一堂修準提法,便要生起這恆順眾生的情境,日後切實作到行到,並且“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既然有緣一起在這準提海會中精進,便應同心同德,共此普賢願力與準提菩薩之大悲心,合於“六和敬”的精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地修去。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
再來,“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所有利益我的善知識,比如這裏的老師們各有專長,指導你們不同範疇的學科,讓你們有所受用,這便是善知識,他們的行為也就是一種普賢行,別人能夠利益我們,這種表現就等於一種普賢行的榜樣,我們怎能不以自己所能去利益別人呢?多少年來我一直強調普賢願行的重要,不學佛則罷,一學佛如果沒有發起這個願心,那一切免談,自欺欺人而已。因此我連早課都要你們唸誦薰習普賢行,平常做人處事也這麼提醒。想想我們每天生活之所需,從小至老那一樣不得靠別人,這都是別人在為我們示現普賢行啊!仔細反省反省吧!
再説,如果有人反對修學普賢行,那便是惡知識,不懂佛法。你們今天“佛法難聞今已聞,中國難生今已生,人身難得今已得,善知識難遇今已遇”,就該好好努力,祈求善知識“常願與我同集會,於我常生歡喜心”,常能與善知識共學,並使善知識常生歡喜心,這便是依法修行,這一偈講祈願,希望生生世世能遇善知識,並且對我常生歡喜心,我也對他生歡喜心,何以能做到呢?要自己真修普賢行。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脱,獲諸無盡功德藏。
現在仍屬恆順眾生的範圍,是犧牲自我成就別人。什麼叫修行呢?你以為離開父母、家庭,跑到山裏去剃了頭,説我出了家要成佛,這就是了嗎?不是説出家不對,出家絕對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做的是恆順眾生另一面的事,絕非遁世棄俗,一般眾生是難解其中深義的。佛法不離世間,你結了婚,你的家眷就是眾生,為什麼還要惹他們煩惱呢?
恆順眾生至少有兩道意義,第一:包括善巧方便的教育方法,如《維摩詰經》及其他經典上所説的:“先以欲鈎牽,後令人佛智”;第二:一切諸佛菩薩的功德是從眾生身上培養成就的,沒有眾生,便沒有佛菩薩的功德;沒有眾生,你成佛幹什麼?並且也根本成不了佛。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學佛要於一切法中絕不漏失一沙一渧修習福德智慧的機會,亦即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身口意三業任何小地方都要注意修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修持就在諸有中修,佛對眾生説法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等歸類。一切有道,代表一切生命,六道一切眾生皆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學佛恆順眾生,需在一切世間法、六道諸趣中廣修福德、智慧,由此成就。所以諸佛菩薩都化身再來六道諸有中,絕不逃避現實。現實雖是苦惱,真修行人、真成就者,就在大苦惱中精進解脱。有眾生才有佛,有煩惱才有菩提,有家所以你們才出家,如果沒有家,則出家從何而出?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成就了,終要再回來度家人,不是又入家呢?
“定慧方便及解脱,獲諸無盡功德藏”,一切定、一切慧、一切度眾生的方便波羅蜜及解脱之道,皆在一切三有六道中修,自然能圓滿功德,成就無上菩提。那麼,為什麼要修定慧呢?因為三有中容易散亂,故入世須有定力,因為眾生界中無智愚痴充滿迷惑,故和光同塵需具慧力。修行人能入世而超然物外,此非定慧莫辦,並且經由定慧也才能大啓方便之門,濟度眾生。讚美是方便,兇你罵你也是方便,有時不兇壓不住你們,因此我兇。這個世界大家喜歡當好人,難道我不懂而跟自己過不去嗎?所以我一上來,你們就又賣力又誠敬地唸誦;不上來,你們就有氣無力的念,這樣我如沒有兇的方便,行嗎?故罵呀、兇呀,捏拿得準也是一種方便波羅蜜呢!佛菩薩乘願再來,他們的嘻笑怒罵皆是方便,種種正反面的教育法也是方便,而我們修行人一切方便波羅蜜也要在諸有中修,方能歷練摸索出來。方便波羅蜜是十波羅蜜“施、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願、力、智”中的第七波羅蜜。大徹大悟獲得般若以後,不一定能夠教人,還須入三有中,進修方便波羅蜜。“法門無量誓願學”,世出世間一切學問,佛道、魔道皆要懂得。只要是在諸有中便須方便,而西方極樂世界則不須方便,因阿彌陀佛的淨土方便波羅蜜已經成就了,上至阿彌陀佛下至樹林、山河大地,都自自然然在唸佛、念法、念僧,用不着再方便啦!
再講“解脱”,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解脱?三有中是苦海,好受不好受?(同學答:不好受),因此要求解脱,而佛法的究竟在於解脱,不但自己解脱,一切眾生也要解脱。在何處、何時解脱?就在煩惱中當下解脱。在出世法上佛法講“解脱”,在世間法福德方面則講“成就”,能解脱一切苦厄,便是成就不思議功德。
“定慧方便及解脱”是在恆順眾生中修的,説的恆順眾生,將就眾生,其實還是將就自己。《大丈夫論》雲:“菩薩於乞求者生難遭想,所以者何?若無乞者,檀波羅蜜則不滿足,無上菩提則不可得。”由此以觀,説是你在幫助眾生,其實是眾生在幫助你啊!你佈施財物給乞丐,可以去除貪心,你還要向乞丐頂禮膜拜感激不盡呢!所以我常説的“本欲度眾生,反被眾生度”,雖有前面所談要轉化別人反被別人轉化的意思,也有現在這一層的意義。你看一句話,就如臨濟祖師講禪宗“一語中具三玄門,一玄門中具三要義”。
(恆順眾生--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一)《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聽南師講故事:眾生易度人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
“遙指海東新月上”,後世的禪宗,把祖師悟道的故事編集為指月錄。佛在《楞嚴經》上説,一個人問月亮在那裏?有人用手指向月亮,説月亮在這裏。但是你不要看指頭,只看月亮,你光去看指頭,不看月亮,是沒有用的,指頭不是月亮。佛説的法,不是這個指頭;我們大家學佛學了半天,都抓到指頭當月亮,都錯了。不過這個故事,説明眾生都是同樣的心理。
另一個是道家呂純陽的故事,也與指頭有關。呂純陽最後是由禪宗悟道,是黃龍禪師的弟子,所以呂純陽也變成佛教的大護法。他就有一句話,“眾生易度人難度”,他説的“眾生”不是佛學這個眾生,是指人以外的生命。眾生容易度,人最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
有一天呂純陽到南京,變成一個很可憐,苦惱的老頭子,到一個專門賣枴鮆的老太婆那裏,天天去吃枴鮆,吃了不給錢,吃了好幾年,這個老太婆永遠不問他要。他後來問這個老太太,為什麼不要錢?我看你這個老頭子沒有錢啊!呂純陽説:世界上沒有一個好人,只有你是個好人,你要不要成仙呀?老太婆説我不要成仙,我賣我的枴鮆,很舒服。你要不要發財?我有一個法子傳給你可以點鐵成金。呂純陽説着就在她那個鐵鍋上一點,鐵鍋就變成黃金了。老太婆説:嗯!蠻有道理,我還是不要。
呂純陽心裏想,這個人真好,世界上只有這個人是好人。最後又問:老太太,你究竟要什麼呢?老太太説把你的指頭給我就好了。呂純陽只好搖搖頭説,眾生易度人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
佛經上有一個指月的公案,叫我們看月亮,不要抓指頭,可是一般學佛的人,也同呂純陽碰到這位老太婆一樣,專抓指頭不看月亮。
佛説他所講的一切經典如同指出月亮在哪裏的標記,假如我們看見了月亮,知道了月亮在哪裏,那麼,這只指出月亮的手指就不需要了,因為指頭不是月亮,在《楞嚴經》裏,佛也説了八個字“以指指月,指非是月。”不要把指頭當成月亮了,佛經只是指頭,指出真理在哪裏,不要把佛經所講的道理抓住不放。在《金剛經》上説:“我所説法,如筏喻者。”我所説的法,如過河的船,已經上了岸,不要把船揹着走,“過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舟。”一切如來種種的開示言説,就像指月的手指以及渡河的船一樣,只是工具而已。
佛説“知我説法,如筏喻者”,我的説法像過河的船一樣。筏就是木頭捆起來過河用的木排,你既然過了河就上岸嘛!過了河還把船背起來走嗎?沒有這樣笨的人。佛説:我的説法,都是方便,都是過河用的船,你既然上了岸,就不需要船了,所以我所説法,如筏喻者,這是個比方。“法尚應舍”,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何況非法”,何況一切不是法呢!正法,如果最後舍不乾淨,還是不能成道的,何況非正法,更不能著相了。這裏佛講得非常徹底。
整理自《金剛經説什麼》《圓覺經略説》
-----------
我們文化裏頭一句名言,“丹頭一到,點石成金”,我們小的時候讀書,讚歎老師把我們文章改得好,就説老師真是丹頭一到,點石成金,就是這個道理來的。
有一個故事,大家都曉得的,説呂純陽祖師要來度人,想教人成仙,但是很多年找不到一個人。所以有兩句名言一一“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世界上茫茫四海人多得很,就是沒有一個人成器。後來呂祖碰到一個賣枴鮆的老太婆,就化身叫花子去白吃,這個老太婆也沒有問他要錢,也沒有討厭他。呂純陽看來看去,覺得這個老太婆是好心人,他就露了一手,把指頭一點,丹頭一到,把她的鐵鍋就變成金的了。這個老太婆看他指頭一點鍋子變黃金,也不動心,還賣她的枴鮆。呂純陽愈看這個人愈好,這種人到哪裏找啊?非要傳道給她不可。老太婆説學這個很麻煩,要練很久才能點鐵成金,不如你把這根指頭給我就好了!呂純陽一聽,真正是“眾生易度人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就走了。
《我説參同契》